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转型现状调研4篇-凯发娱乐备用网址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转型现状调研4篇
【篇一】
摘要:本研究以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其当前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教学基本功薄弱等教学困局的基础上,将上述困局的内外部成因总结为:职业转型过程中教学跳跃性特征导致的比较劣势、职称晋升和薪资待遇与科研成果挂钩考核机制等。为破解青年教师所面临的教学困局,本研究基于教改课题(jgy20024)的研究思路,提出“包容性目标约束—异质性教学培养—阶段性任务考核”的优化路径,为更好提升新时代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推动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丰富的对策选项。
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实困局及内外部成因
(一)重科研轻教学
一是科研的延续性和教学的跳跃性相结合,使得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科研具有较强的延续性特征,而教学对于青年教师而言是一个转型阶段的新事物。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具有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其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较强,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知识基础和人才基础。青年教师自毕业到高校工作以后,尽管其身份由坐在台下的学生转变为站到台上的教师,但仍然可以发挥科研专长这一比较优势,在无缝对接的过程中继续从事学术研究。相比之下,教学工作是一份“良心活”,对于初登教学讲坛且缺乏教学工作经验和认识的青年教师而言,属于新事物,不具备比较优势,难免会碰到诸多不确定性教学难题。此为教学的跳跃性特征,即因角色转变导致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青年教师从事教学工作而出现的转型困难。又因为教学能力提升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渐进过程,这就需要青年教师长期投身于教学实践,在教学岗位上持之以恒和精益求精地干中学、积累经验、改革创新,方可实现教学能力的螺旋式上升。在追求短平快甚至偏好功利性的驱使下,青年教师对于教学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
………此处隐藏部分文章内容………
设计,还是职称评审的考核对象,均指向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因此,“非升即走”的制度设计应当坚持“青年为本”,摒弃人情、关系、面子、圈子等论资排辈的学术陋习,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术生态。其三,增强“青年发展”的制度保障。构建严格的学术权益保障机制,在职业收入、课程安排、身心健康、生活环境等方面,积极回应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需要,维护他们合情、合理、合法的权益诉求。有鉴于此,上述三点建议应成为完善“非升即走”制度设计与促进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